2月14日-15日恰逢情人、元宵双节,孟京辉经典戏剧作品《恋爱的犀牛》再次登临鹭岛,将在闽南大戏院开启新一轮的全国巡演。

  该话剧是当代中国戏剧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叙述风格、表演方式和舞台设计独树一帜,被誉为“永远的恋爱圣经”。此次将由孟京辉戏剧工作室——蝴蝶组担纲演出,在《恋爱的犀牛》开演23周年之际,为鹭岛观众再现经典的同时也将注入当前时代下的新思考、新演绎。

  “当代中国戏剧旗帜性作品” 首演至今23年的经典

  话剧《恋爱的犀牛》是知名戏剧导演孟京辉的代表作之一,1999 年其作为先锋话剧被搬上舞台,今年已经是该剧演出的第 23年,据不完全统计共演出了近3000场,主演代表诸如:郭涛、吴越、郝蕾、段奕宏、齐溪等相继走红并成为演艺圈的中流砥柱。

  据悉,《恋爱的犀牛》是中国演出场次最多、演出地域最广的戏剧代表,不仅如此,该剧还曾到美国、意大利、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它的剧本也有包括英文、法文、韩文等众多外文译本。

  《恋爱的犀牛》讲述了年轻的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他的女邻居明明,对方却表示并不爱他。这份执着的感情让马路坚信自己是明明最终的归宿,他抱着这份执着深陷绝望的漩涡,最终马路以爱情的名义绑架了明明,并在这个犀牛嚎叫的夜晚献上了一份真心。

  先锋剧场拓荒者 孟京辉戏剧的国际传播

  作为该剧导演的孟京辉,其初创剧作《秃头歌女》、《等待戈多》彰显了对于传统戏剧的反叛和对抗,他以辛辣、批判的戏剧功底,为戏剧舞台的多元化局面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先锋戏剧的拓荒者。孟京辉又将《恋爱的犀牛》推向意大利上演,中国话剧的意大利传播,首要必须解决的就是语言问题。但是通过打字幕,很难准确地将话剧中带有情绪、幽默等特点的语言表达到位。为了应对字幕传达信息量过少的问题,除提高字幕的质量外,还更多地调动演员的表现力。

  当东方“恋爱的犀牛”遇到了意大利观众,强烈的共鸣还是发生了。 虽说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却没有大的障碍,“恋爱的犀牛”表现出的现代东方的爱情观居然与现代西方的爱情观完全可以互相对话、互相激发。这无疑是中国戏剧走向世界的重要的一步,中国戏剧不再是只能够借用传统的京剧、杂技等民族戏剧艺术形式来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者心理”,而是直接以现代戏剧的形式与现代西方戏剧对话。

  《恋爱的犀牛》的演出,消解了意大利人对于中国、对于中国戏剧的“刻板印象”,互相对话,共同享用了同一个话题———现代爱情。

  荒诞外表下的现代爱情 坚守内心最纯粹的意识

  在《恋爱的犀牛》中,我们能看到主人公偏执到有些荒诞的求爱举动,但在这些举动下呈现的则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对物质至上的利己主义的反对。那些都市中普通甚而世俗的人,会因为“疯狂的爱情 ”而被赋予某种脱俗的光环,变得有力量、有魅力起来。因此男女主对爱情偏执追求的背后就是“认清自我 ”“坚守发自内心的最纯粹意识 ”。

  剧中,男主马路追求女主明明无果,很多人要他放弃,而他听从内心最真实的意愿坚持下去了,并直指“真实的意愿就是生活的意义”。表面上这部剧是在讲一个关于爱情的桥段,没有前因也没有结局,它高举的主题思想是“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 ”,实际上观剧到最后,会感悟到这里的“爱”不仅仅是指爱情,是广义上的爱,是发自内心不计较结果地去付出,它实则是一种当代人渴望并需要的力量、能量。

  它偏执的荒诞外表下其实迸发着“向生活做抗争,向命运叫板”的勇气与魄力,以“不甘于过行尸走肉的日子,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活 ”的主题思想点燃观众。男女主看似不计回报的执拗,去爱着不爱自己的人,也是创作者试图通过这种戏剧冲突来表现他们坚守自我、坚持以个人意志去向命运做抗争的精神内涵,借此鼓励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通讯员:谢钰涵)